本周金句:
宣教火捧代代相传-访戴继宗牧师
时间:2015-08-20 来源/编辑:吴戈 浏览次数:80775  【返回首页
宣教火捧代代相传--
访戴继宗牧师

  巫秉驹

访问:何俊明 巫秉驹


编者按:自戴德生蒙召来中国传福音,戴氏家族便一代接一代,在中国人当中见证上帝,一百五十多年来没有间断,至今已踏入第六代。本文所访问的戴继宗牧师,是戴德生家族向中国人宣教的第五代接捧人。戴牧师说得一口流利普通话,遣词用字相当讲究,经常不自觉的冲口而出「我们这些中国人」,爱中国人之情,令人想起其高祖父戴德生感人肺腑的名言:「假使我有千镑英金,中国可以全数支取;假使我有千条性命,绝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。非因中国,乃因基督!」为了解戴牧师的心路历程,我们访问了他。下文是访问的整理,经戴牧师过目修正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戴继宗牧师全家

 


宣教士世家

戴德生是我的高祖父。他孩子中有好几位是传道人,大家比较熟悉的有戴存仁(长子)和戴存义。我是戴存仁的后代。戴永冕(长子)是我的祖父,他那一辈只有他是宣教士。我父亲戴绍曾那一辈也只有我父亲是传道人,他曾分别在台湾及新加坡工作了一段日子,现今在香港从事华人事工。

我在台湾出生长大,因为上当地国民小学的关系,从小便认同中国的文化和语言,什至不知不觉间忘记自己是外国人,看自己是「白煮鸡蛋」(即外白内黄)。因此我对台湾有深厚的感情,远胜对香港、新加坡和中国大陆的归属感。

我是戴家的第五代,但我的英文名字James Hudson Taylor IV却表示是第四代,原因是中间有一代没有用James Hudson Taylor这名字。我的孩子戴承约,取意是继承戴家每一代跟神所立的约,就是约书亚记廿四章十五节:「至于我和我家,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。」

做戴家的后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记得小时候常常有人问我:「你会不会做宣教士?」这问题使我极为反感,提起便生厌。对戴家而言,成为宣教士是父母对儿女的心愿,但同时对儿女构成压力。在这情形下,我对孩子承约的祷告是,期望承约因自己的名而受激励,努力追求属灵的事,让他的先辈成为他的榜样。我自己则会竭尽所能,在家设立一个属灵的环境,让承约从小认识主,更愿其他宣教士的故事和见证成为他学习的榜样和激励。

艾得理牧师与我

戴德生的故事无疑影响我奉献的心,但影响自己最深的要算艾得理牧师。我在台湾念完中学后,负笈西雅图攻读大学。毕业后与艾牧师在海外基督使团中国事工部同工两年,常与他有很深入的交通和祷告,直接接触到他与师母的生活见证。艾牧师给我很多的启发、帮助与突破,无论在属灵的追求、事奉的喜乐、事主的火热等方面,都给我很大的震撼。

跟艾牧师同工前,我基本上不清楚神的呼召,也没有愿作传道人的心,并且十分排斥当宣教士这念头。虽然父母尽力引导我,使我对宣教有正面的看法,可是我一直没有落实在生活里。回美念大学时灵命不稳定,与神的关系时起时落,但与艾牧师同工的两年,使我的生命起了根本的改变,我去念神学也是艾牧师鼓励的。

踏上奉献的路

我花了半年时间去祷告寻求神的旨意,看见了他奇妙的带领和预备,于是决心走上奉献的路。我自己没有很多积蓄,但立志不向父母要钱,也不向银行借贷,而要学习信心的功课。

我向神祷告说:「若是出于你,求你叫我不为经济挂虑,专心的念书。」三年的神学生活就这样平安的度过,没有一点缺乏,一切费用全由肢体清付。对我来说,这是我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和印证。

神学毕业后,我在波士顿郊区的华人圣经教会实习了三年,亲受李秀全牧师和师母的教益,无论在事奉心态、事奉主的热诚以及为主摆上等方面,堪足作我的榜样。随后三年,我返回台湾,成为海外基督使团的同工,直至再度来美为止。

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血统

九三年八月来美后,我跟柯悦敏结婚。太太悦敏生长于台湾一个基督化家庭,外祖父是早期台湾东部长老会的传教师。她大学毕业后来美深造。与中国人结婚,我是家族中第一个,父母和我都很兴奋。我相信这也是父神的旨意,叫戴家对中国人更加的认同。

往中国寻根

戴德生在中国有一段很长的时间。我曾祖父生于中国,也在中国事奉。我父亲则在河南出生,有一段时间住在山东烟台。我自小就听父亲谈论他如何在中国成长的故事,也从早期跟父母同工的长者那里听到祖父母早期在中国事奉的事迹,令我对中国感到亲切,加上在学校听得多了,就很想亲身往中国去看一看。

五年多前,我与家人踏上往中国寻根的征途,目的是找戴德生的墓,但不敢存什么希望。戴德生死于湖南,尸体后来运往镇江市,与元配玛莉亚同葬,所以我们前往镇江,拜访当地教会,希望透过年长的基督徒探听到坟墓的所在,但得不到什么结果。于是往公安局求助,得知从前有几处坟场,但多已夷为平地建工厂,结果无功而还。

就在我们放弃一切希望时,当地一位牧师来找我们,带我们到当地博物馆查问,结果在馆旁一小建筑找到了戴德生的墓碑。据博物馆人员解释,戴德生的墓碑比较大,所以工作人员猜想死者一定是西方名人,于五零年代末六零年代初,将之收藏起来,虽经历文革也不受破坏。

年少时,我常把戴德生看为「超人」,可是当我用手摸墓碑时,这看法顿时消失,觉得他跟我们常人一样,把福音带到中国,在中国做了很多事情。随后我们一家便围着碑石向神祷告,而父亲那天的祷告使我深受感动,并且大得提醒,一生得提醒。父亲说:「愿那感动戴德生的灵加倍的临到我们。」(May the Spirit that moved Hudson Taylor fall doubly on us today.)

对华人信徒、教会及差会的期望

我诚心祝祷,求神兴起华人信徒及华人教会,接下普世传福音的棒子。现今很多国家的福音工作,已不再适宜由西方宣教士承担,况且世界每个角落都有中国人,若他们肯担起当负的责任,成就一定比西方宣教士更多更好。华人教会不该再成为接受者,乃要成为施与者,不单向中国人传福音,也要做跨越文化的福音工作。近几年来,北美华人教会向华人传福音的异象非常明显,特别是大陆学者的福音工作,做得颇成功,这是可喜的现象,但切勿因此而自满。我最终的期望是华人教会能把最优秀的弟兄姊妹差出去,无论在人力财力上,将最好的摆上。

至于华人差会,则应汲取西方差会的失败经验,从历史学功课。差会应与教会建立良好的关系,彼此密切配搭。差会是一个管道,向教会传递异象与负担,把宣教士从教会带至宣教工场,并使教会认同宣教士,给与各方面的支持。此外,华人宣教机构应看清神的大使命,不只单向华人传福音。南辑韩宣教士在莫斯科建立了好几间教会,主要对象是俄罗斯人。我希望华人宣教机构也有同样的看见,要扩阔我们的心胸,早日完成命。(巫秉驹整理)

,
相关阅读
戴德生的生平
2011/2/13  (查看6147次)
传承百年使命 建设和谐教堂
2010/5/17  (查看3889次)
珍贵文史4-李恩光弟兄的回忆
2010/8/28  (查看5334次)
城南堂是一个蒙福的教会-姚增谊
2009/8/28  (查看4243次)
在城南堂百年庆典上的讲话-姚仁智
2009/8/28  (查看4306次)
百年庆典贺词
2009/8/28  (查看9643次)
城南堂2010年事工回顾--徐勇斌
2011/1/17  (查看4227次)
组织机构图
2009/4/11  (查看4059次)
长沙市城南堂召开第二十五次堂会扩大
2016/8/27  (查看2887次)
跟帖区: [ 本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 ] 请对您发表的言论负责,谢谢合作。本站部份文章收集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告之管理员[Email:csnt1907@qq.com]以便及时处理。
验证码:
看不清
用户名:

(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)

还没有评论,沙发等你来抢!

图片新闻
城南堂祷告组在前行—彭冬霞
     城南堂《汁满叶青》项目圆满结束
中年团契举行迎新年感恩崇拜
湘潭市岳塘教会诗班来我堂交流-李根茂
广东协和神学院教牧班来访
果实丰满 汁浆常青-李丹、由佳
城南堂“建造”见证分享会后心得收获-李薇
神的眼目正看顾这地方-彭冬霞
长沙市城南堂举行“建造见证分享会”-刘云
长沙市城南堂新老同工分享交流团契活动记实-由佳
置顶文章
推荐文章
访问排行top10